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是我们第一场,我们请来的是来自人大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老师,于老师在他的学生当中是人才济济,在近几年当中,2003年有38个学生考入了北大、清华。在2004年有70多个,2005年数量也是挺多的,而且学生当中有不少的文理科状元,现在让我们请出丁老师。丁老师您好。请您跟我们网友打声招呼。
于树泉:
网友们好!
主持人:
我在想,现在我们的高考马上就要到来了,也就十几天的时间了,我在想考生可能在这个阶段最想的是怎样用好剩下的十几天的时间。首先想请老师跟我们网友介绍一下在这十几天我们语文应该怎么样来复习呢?
于树泉:
应该说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最后这几天时间里,我觉得语文学科应该说是需要复习的问题千头万绪。最后这段时间,应该回一下头,应该温故而知新,应该查漏补缺。把我们高三一年大量的复习回头整理一下,让他有些条理化。不然平时高三一年的复习,应该说考生要是步履匆匆的话,有很多东西根本没有消化好。这儿就是囫囵吞枣就过去了。这儿有一个说法,他需要反刍一下。这样消化、吸收一下。回头整理一下,发现平时学习的漏洞在哪儿,然后有针对性的做一下弥补。查应该是可查之漏,补的应该是可补之缺。因为我们高三一年的复习学习,可能问题存在的不是一个方面,我说的是时间很短。可查之漏,可补之缺。也就是说,什么东西在短期内十几天最有效,比如说默写,默写应该是北京的规定,考试的时候是6分。范围基本上就是课本。因为咱们这个可能是到处都看得到,全国也应该是,它是四选三这个题。那三个里边,他给你出四个默写,其中有一个是来自课外,课外的这个就看平时的积累了。但是四选三,另外三个那都是课外。如果把这个记住,实际上这六分是最应该得的,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比如有的考生可能说,我的阅读还比较差,我的文学作品的阅读还比较差,甚至说越临近高考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实际上不是这样。
还应该是对自己应该是心中有数。自己最需要弥补的是什么,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不应该失去自信,而且应该准确给自己有一个定位,我到底是什么差。而且这个差的地方,可能那个是从小学甚至是从学前班就在积累了,那个阅读能力。从识字的时候就在积累了。所以那个一时难以提高,但是有些东西,它是短期内可以提高的。比如我刚才说的默写,比如基础,有些东西回头看一看平时出现的问题。比如说平时问题出在哪儿,有没有一个测题本,回头看一看以前做错的在哪儿,争取在高考的时候别第二次摔倒,这个就起到了查漏补缺的目的。
平时答题出现的知识上的漏洞还是错误,还是方法、技巧上的错误,还是答题规律上的东西,这个通过回头可以有一些新的发现。这个就是考生应该采取的一种办法。
主持人:
刚才老师提到了默写,在这一段关键时刻能够抓住能够抓住的分数。
刚才网友提到了,这段时间什么东西能够提高得比较快。像默写这些基础知识方面。
而且刚才老师提到了我们要温故而知新,在这里我有一个相应的问题想问老师。我们反刍的是什么,是我们的课本还是我们的试卷,还是我们的一些辅导书?
于树泉:
应该说,高考的150分有大部分内容还是侧重于基础问题。反刍的时候,应该是回归基础,回归课本,不要到这个时候还大量的做课外的题。我觉得,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这个时候回头看一看,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高三一年是一路跑过来的,这个时候回头反刍的时候,平时做过的,尤其是重要考试的,比如上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下学期的一模二模试卷,把那些试卷拿过来,回头看一看,看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漏洞在什么地方,是知识方面的漏洞,还是审题方面的失误,还是能力方面,技巧方面的问题。回头看,看的时候思考一下,这个漏洞,我可不可以当时避免失误。如果避免失误,我用什么方法就可以避免失误,比如说审题。有时候审题出现了失误,明明鉴赏题,鉴赏的是技巧,可能你误答了内容了,这个时候是审题造成的。审题稍稍细心一些,这个失误就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说作文,审题的要求是很明确的,如果你忽略了这个问题,最后你可能人家让你写的命题者有意图的,通常情况下,应该是顺成命题者的意图去写。可是考场上可能比较紧张,他就忽略了这个要求,或者说他有几个要求,忽略了其中一个要求。
如果这样的话,就会出现闪失。平时做题的时候看一看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知识的漏洞,审题方面的错误,还是时间安排上的错误。比如有一次大型考试,自己作文没写完,这次临近上考场之前,时间的驾驭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时间驾驭不好,比如说内容安排,他把这前面用得过多,到最后这个时间很紧,这个是最应该注意的。从平时答题的经验中汲取养分,争取在高考的时候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安排答题的节奏等等。这些都是靠反刍,靠回头看平时答题来汲取。
主持人:
我们需要反刍了,反刍的可以是我们的课本,另一方面我们在一年以来,跑过的路程当中应该积累不少资料。像我们平时的试卷,我们都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从中间了解是不是自己在哪方面有问题,是知识上的缺漏或者自己在选题方面的问题。现在应该是总结和反刍这样的一个时间。
刚才老师您也说到一些在考试的时候,比如说时间把握不好这些问题。我们网友在网上也提了一个相应的问题。大家在考试的时候怎样来把握考场上的时间,怎样合理的分配,不会让自己太紧张。
主持人:
高考试卷150分,时间是150分,平均起来是1分钟1分。应该说,每个同学有他的个体差异,有的同学前面基础的题比较熟,做起来非常熟,这样选择题比较省时间。这样在前边的内容里,他要省出时间,为后面做笔答题,这样节省一点宝贵时间。因为笔答题要阅读,尤其是他要写,要动笔,要思考,要表达。这时候相对来说费时间,而且作文应该说,这一大块,60分。我觉得,应该比较稳妥来说,应该有60分钟,不留60分钟,容易出现审题的问题。因为没有时间了,就只能赶紧写,容易在审题上出现闪失。我觉得这个时间的安排,还是因人而异的。笔答题,这块时间我不浪费时间,这块时间我就可以相对节约一些,节省一点,这个时间,我给作文节省一点,而有的同学是作文这一块从来不出闪失,而且在40分钟内,有的同学就可以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比如说可以拿50分。40多分就可以,这样他就可以把作文这块的时间,十几分钟拿出来给前面相对薄弱的那个地方,这样来分配。
总之,他不能因为一道小题,比如说一道三分的选择题耗了10多分钟,而60分的作文还有二卷大量的笔答题,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答。时间一定要根据自己平时答题的熟练情况,根据自己每次大考中驾驭时间的那种体验或者是那种经验,根据这个来合理的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分配。
主持人:
也就是说,考试时间,老师在这边提到了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在平时考试中的体验来合理安排时间。比如说自己可能平时感觉时间比较紧凑的,在考试当中,抽一点时间,而且在考试的时候审题,这个很重要。在这里一个很大的问题想问老师,因为在网上可以看出来,每个考生在每个模块,因为考生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在不同的块有不同的问题。不管是基础块还是作文,他们都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进行辅导和解答。
想请老师针对各个模块,一块一块来跟我们考生说一下。
于树泉:
基础这一块,北京市五道题,全国是四道题,这一块就是一个考生平时的积累,平时细心,到现在还有十几天的时间,我刚才已经说过,这一块靠的是日积月累,语音、字句、病句,这是一个长期的工夫,在这个时候,这两块还就是把平时每次练习,把它落实好就行了。平时考试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闪失,出现一些失误。这回回头看一看,我一开始说这个问题,把平时的漏洞补上,查漏补缺,温故知新,我觉得,这一块就可以了。
接下来,包括文言文这个版块,全国是选择题,放在最前面是三道题,而北京是五道题,选择题这块,我觉得应该是落实的时候,做这个选择题的时候还是注意让大题读懂文本。读懂语段,因为他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无论是让你判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还是让你判断省略的成分是正确还是错误,还是其中有一道题对文言文的语段是整体的一个分析。无论哪个都离不开对这个语段的整体的把握。因为词不离曲,曲不离题。文言文的这个能力,应该说这个语感能力,文言文的实词、虚词积累主要靠平时积累。最后这段时间,回归课本,把我们课本学过的文言文熟悉一下。我觉得,对答好课外文言文阅读,我觉得很有帮助。
因为文言文课外这一段通常难度不会高于课本的难度,课本如果我们掌握得很好,那么到课外就可以了。课外的这段文言文通常里边有些词、句的理解,也是要切中课内的文言文学习。比如说特殊的句式,比如说常用的实词、虚词。这个实际上是课内文言文的一种牵引,回头看一看课内的高中三年来学的一些主要的重点的讲读的题目,看一看对同学完成这个题目的文言文,课外的文言文比较重要。
主持人:
文言文这一块我们要回归课本,抓到重点篇目,把里面的字、词、句了解清楚,可能对我们做课外的题目有帮助。
于树泉:
有同学曾经跟我提过,文言文阅读不行,我现在看《资治通鉴》是不是可以,我说看《资治通鉴》当然很好,但